「道‧氣‧陰陽‧五行‧氣味」── 中醫元理論淺探 (5)
以「五行」為運籌

以「五行」[1] 為運籌
五行也,從二,陰陽在天地間交午也。」《說文解字》
五氣更立,各有所勝,盛虛之變,此其常也。」《素問‧六節藏象論》
五行者,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也,更貴更賤[2],以知死生,以決成敗,而定五藏之氣,間甚之時,死生之期也。」《素問‧藏氣法時論》

五行本為天生之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材[3] 而「民並用之」的基本 生活所見所需,如《左傳‧襄公二十七年》所言「天生五材,民並用之, 廢一不可。」而後被取象為《尚書‧洪範》中的抽象哲學概念 ─「水曰 潤下,火曰炎上,木曰曲直,金日從革,土爰稼穡。」繼而稟「不以數 推,以象之謂」的精神,以「取象比類」的方法開顯五行之大義。取象過程不是排除事物的屬性,而是象徵性突顯事物的某種特徵[4],以建其「類」。例如五行中的木,按枝葉根幹形態取象為「曲直」,再引伸為生長、升發、條達、舒暢。春天為生發之始 ─ 萬物茵蘊發揚,其色蒼翠, 其象與木之生長升發相通,故春天及蒼色同歸屬木。又因日出東方與木升發之象相似,故東方歸屬於木。又如肝主疏泄,具有疏通、暢達全身 之氣的功能,與木之升發、條達、舒暢相通,故亦歸屬於木。又雞早起 啼鳴,故亦歸屬於木。如是把五方之東、草木色之蒼翠、一年之春、一 日之朝、人身之肝、生畜之雞等皆以其共「曲直」,即生長、升發、條達、 舒暢等之象而歸屬於木這一行,以其象相通故。

餘四仿此。

此外,中醫在取象比類的基礎上,再運用「據象比附」的方法及中醫的臟象、經絡及陰陽等理論,把膽、筋、爪、目等從合於肝,歸屬於木:按陰陽而有臟腑從而在肝與膽、筋、爪、目等建立具必然性的從屬聯繫。[5] 本「同氣相求,同類相應」之理,以五行為框架建構一個天人相應且以五臟為中心的人體生理觀。以陰陽五行為認知框架,別列自然界及人身的種種,建立內在連繫。循此理,一個上及於天、下及於地、 中及於人的龐大體系便由此建立起來。並在這基礎上,以五行間的生克乘侮勝復運籌「生我」、「我所生」、「我勝」、「我所不勝」等種種種關係及其相互作用,揭示及分析不同系統出現太過或不及對人身所造成的影 響,以釋病之所由生,治之所能始。[6] 五行生克,為生理之常態。成之者平,平則不見其相。失之者病,病則五行乘侮,陰陽失和,謂生理之異常。

風木疏泄能焰火之煊通,故曰木生火;火煊通能溫土之運化,故曰火生土;溫土運化有材力[7] 而利金之肅降,故曰土生金;金肅降益於水之封藏,故曰金生水;水封藏有而後木能有所疏泄,故曰水生木,此謂相生促進之輪。

風木之疏泄侵土之溫而礙其運化,溫不入土內外散聚相違故,故曰木克土[8];溫土之運化不利於水之封藏,寒熱動靜相違故,故曰土克水; 水之封藏與火之煊通相違,上不寒熱動靜相違故,故曰水克火;火之宣通亦相違於金之肅降,亦升降煊收相違故,故曰火克金;金之肅降逆於 木之疏泄,收泄升降相違故,故曰金克木,此謂相克制約之網。

此生克,氣之常,亦陰陽,亦為「中和」義! 要言之,生克制化之機理,皆因氣之寒熱煊收升降內外上下動靜相

待及物極必反之理而有。所謂物極必反者,火之極(陽盛極),一陰生已(轉而入陰),候金而潛;水之極(入陰極已),一陽生已(陽之蓄發), 候風而發;風所疏泄者,乃為火極而起(陽生陰長)由土所化,由金所斂, 由水所藏之陽也 ─ 即陽殺陰藏所來之有,此亦為先天八卦所顯天下陰陽運轉之至理。

然當知不是風之動以疏泄陽氣,反之是陽氣之動發而為風。且所言陽氣乃氣向上向外之運動是也,非別有一氣曰陽氣。亦非另有一力如「金」 抑其升發而使之潛降,更非有一力使其運化或封藏,是氣自為之![9] 是 以,升浮降沉,自然之道也!因此,升浮降沉、生長壯老已、生長化收 藏乃天下之至理,老子字之曰「道」。

是此,故可長久!

五行生克制化 [10],乃發陰陽交感相盪之細微[11]。 如上所言,陰陽中復有陰陽,五行中復有五行,如是生克制化,無有始終,如環無端。此外,五行理論亦指導著臨床組方用藥的實踐。而五運六氣的應用更是中醫集天 地人三才於一體,把陰陽五行、天人相應的運籌推到極至的典範!

-- -- --
[1] 行者,運動也。氣之運動,分而有五相,謂木火土金水;亦可表之為先天八卦、三陰三陽、十天干、 十二地支等等。

[2]「更貴更賤」者,示變化也。「生死、成敗」者,果也。「定五藏之氣」者,識五行本相也。「間甚之 時」者,示五行相生之效也。「死生之期」者,明五行相克之果也。

[3] 材,通才。才者,橫與直,即陰與陽相交,所生出的那一撇 ─ 就是才的本義。出自《周禮‧冬官 考工記》。換言之,能明陰陽之理及其運而能有所生者,才能稱之才也。

[4] 這特徵是以氣之更作為其根本之根本,氣之更作為陰陽之交午。《素問‧六微旨大論》並指出氣之交 午就體現在升降出入之中 ─ 氣的升降體現了生長化收藏;氣之出入體現了生長壯老已此一過程。是 以五行中,木喻生、火喻長、土喻壯/化、金喻老/收、水喻已/藏 ─ 氣之更作運動而已。

[5] 肝與膽在《素問》中為表裡關係乃臟為陰/裡,腑為陽/表,陰陽相配故。筋、爪之象與木之曲直相通, 故歸為同類。目者,《靈樞‧衛氣行篇》云「陽氣出於目,目張則氣上於頭,循項下足太陽,循背下 至小指之端......」此若日出東方,其象與木之性相通,故亦歸屬於木。

[6] 此運籌亦上及天文、下及地理和中及人事。

[7]《素問‧天元紀大論》謂「物生謂之化」,故曰「有材力」。

[8] 然木亦有疏土之功,當察。

[9] 何以「氣能自為之」其所本者乃「同氣相求,同類相應,強弱相資,水火相引」之理。詳參〈河圖 洛書發微〉一文。

[10] 雖知此生克制化,在中醫理論及臨床上,並非一簡單或機械化的迴圈應用。例如,木能克土,亦能 疏土。火生土,土克水,但若脾運化滯礙,為濕所困,實則或以木疏其土;虛則或壯腎陽(火)以溫脾 土之陽。故雖謂火生土,此火乃腎中之火,非心中之火;腎為水臟(亦如坎卦水中藏火,而為水火之 臟),其非不但反侮於土,反以其腎陽溫煊脾陽。又曰水克火,但心中之火與腎中之水又得相交互生 互制,即心腎交通,人才能通泰。又如金生水,臨床上非一定是補益肺氣,反之宣通肺氣,而能利 小便,此亦金生水之理也。因此,五行之用亦在於一個活字!

[11] 陰陽,氣運動之根本;五行,發陰陽交午而變化生之細微。五行之變由木至水,在人身天地行以升 浮降沉,顯為生長化收藏,觀乎人身長大,一年四季變化物長,則能識之。人身比類於天地,乃因天 人相應,同氣相求之理而有也。是以陰陽五行合而成象,其象如「五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