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機而行 — 少陰病中用麻黃

惡號
入冬後的一個清晨,連串急速由遠而近的馬蹄聲把還在夢鄉的居民吵醒。[1] 有點閱歷的老鄉都心知此非好兆頭。果然,在做早課的仲景就收到壞消息 ─ 位處正北,安寧而隱於世的少陰都城被敵軍偷襲,信使告曰敵軍如入無人之境,直闖都督之宅,傾刻城廓已陷。再問之下,果然又是風寒之賊乘時來犯!眾人對城池如此不堪一擊都感到莫明其妙,議論紛紛。

「風雨寒熱,不得虛,邪不能獨傷人。卒然逢疾風暴雨而不病者,蓋無虛,故邪不能獨傷人。此必因虛邪之風,與其身形,兩虛相得,乃客其形……」[2] ─ 仲景心中嘀咕著歧伯這句說話,心想城廓人身不也同循一理嗎!或許就是安逸過久,疏於防範 ─ 內虛得成故敵軍可長驅而入。

仲景遣去眾人,只留信使細查各事。因事出突然,信使所報不多。唯求仲景發兵以救鄉親。仲景以言相慰。一方面著附子、白通[3] 等大將整軍待命;一方面派出多名探子隨信使前去收集軍情,著其一有異動,立刻回報。眾人領命而去。仲景廳中踱步,軍師已急得不宣自入。二人未及問禮已就軍情交換己見:今都城內外已為敵軍所制,對城內之事又無所得聞,若從外強攻,無必勝把握,縱勝亦必傷亡慘重。且少陰都城之人品性和順厭戰,非可力拒排敵之輩。[4] 若非有裡應,救城之事不可急圖,故只能早作部署,司機而行。二人且同意命召麻黃整軍,以為奇兵,備不時之需。三軍整裝急發,隨仲景於少陰城外十里駐扎。

佈兵遣將
次日下午,探子回報,城中忽聞軍民喧囂,城南見烽煙驟起。[5] 仲景與軍師相視而笑,同曰:「此不發兵,更待何時!」急命麻黃為主帥,細辛為左將軍,附子為右將軍。麻黃主帥領兵萬五,先發五千佯攻西門,只攻不入,並詐敗退守九里之外整軍,引賊外出。另置餘兵於東北二門三里外佈陣,按兵不動,候左右將軍攻陷南門,則原地搖旗吶喊。另待賊出西門,左將軍細辛領兵二萬,合右將軍附子二萬兵從南門攻入。軍令已下,三路兵馬各司其職。南門敵軍接戰三回[6],敗跡已見。左右將軍響以雷鼓,再催兵一戰,只見戚戚風寒之賊己潰不成軍,因見東北二門大軍壓境,故只能在「稍占上風」之西門棄甲,落荒而逃。


勞軍宴上
城危已解,少陰城都督設宴犒軍。席間細問仲景此役調兵遣將之理。軍師細心,接過話匣,回曰:「賊犯來急,我軍所知不多,未敢冒然興兵來救;又未知貴城何樣,素聞貴城民風敦厚厭戰……因有此等未知之數,只能暗中屯兵城南,司機而行,還請見諒。

都督抱拳回曰:「軍師何出此言,非有仲景與軍師之智,各將軍將士之勇,何以能在無甚傷亡之下,救復吾城!

軍師謙曰:「若非汝軍民在城中反抗,我軍又豈可一戰而勝呢!

都督:「此話何解?

軍師回曰:「我軍於城外得探子回報,城中軍民喧囂,城南見烽煙紛起。吾等分析有二,一則賊邪興兵猶急,雖盛卻未能制汝軍民於一時;二則喧囂烽煙足見汝軍民尚有拒敵護城之志。[7] 此正是內外夾擊之良機 ─ 司機而行此之謂也!

都督點頭稱是:「吾明強攻於南之意,因南起烽煙,敵軍難以內外兼顧。那何以佯敗於西門呢?

回曰:「此致勝之關健,死傷無多之因由也!賊從外侵,城廓已陷,若圍而攻之,賊無出路必死守而戰,雖可一舉殲之,然其傷亡城毀之甚可知。反之,若賊有出路,敗而有退,不致死守,此才是救城,以存軍民之要旨也。故以善戰寒賊之細辛附子兩位將軍強攻於南,以敗其精銳。東北二門遣軍之意在牽制以擾其軍心。[8] 西門外乃平原之地,易守難攻,吾軍不勝是意料中事,唯此不勝正是賊有出路之機,麻黃將軍於此甚有功夫。[9] 且當賊出西門,吾詐敗之兵已於路上設局,擒賊如捉甕中之鱉也。

都督連連點頭稱是。

軍師復曰:「可幸汝軍民在受犯之初,其志不滅,起而護城。否則吾軍只能干等於外。時日若久,怕只能命白通為帥領軍,一戰久居氣盛之寒賊矣。」[10]

酒過三巡,仲景辭別之時亦不忘贈都督一言:「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。」[11] 並著都督慎之慎之。經此一役,少陰城都督終明安穩之中,平素亦要強民勵治之理。

分析
條文301中的「反發熱」[12] 是正氣/陽氣[13] 在少陰病中尚可與邪一爭這局面的證據 ─ 因少陰病是以陽氣餒衰為主軸,一般情況下是不可能發熱的[14];加之強調「始得之」[15],即非由痼疾所致,亦可推知正氣尚未大傷,故以麻黃發表,細辛祛寒,附子溫陽的用藥策略,圖助正氣祛邪外出而愈 ─ 這亦是順勢用藥之演示。亦由此可見「少陰病[脈微細,但欲寐],始得之[16],反發熱[17],脈沉者[18]」都是辨證中的「證」─ 共同傳達出一個雖是陽虛為本,但在邪正交爭中正氣尚可與邪一戰的格局。[19] 故仲景以麻黃為君,開發腠理於先,使善散寒邪之細辛挾附子溫陽走竄之性祛邪外出於後。故所謂司機之行實乃順其正氣未衰,助其抗邪外出之勢是也。)


-- -- --
[1] 《素問‧四氣調神大論》有「冬三月,此謂閉藏,水冰地坼,無擾乎陽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,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,去寒就溫,無洩皮膚,使氣亟奪,此冬氣之應,養藏之道也。」

[2] 《靈樞‧百病始生》。

[3] 善打反間戰之名將,以善用豬膽汁或童尿稱著。

[4] 條文281:「少陰之為病,脈微細,但欲寐。」

[5] 條文301;「少陰病……反發熱,脈沉者……」

[6] 條文301煮服法:「內(納)諸藥,煮取三升,去宰。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」

[7] 條文301;「少陰病,始得之,反發熱……」

[8] 寓在《傷寒論》中阻截向厥陰(厥陰與東方相應)傳變之意。

[9] 麻黃辛溫解表藥,能宣肺氣,開腠理,使風寒之邪能從表而解。

[10] 白通湯證。

[11] 《素問‧刺法論篇》。

[12] 「反發熱」在陽氣餒虛為主軸的少陰病是一個偏離疾病發展常模的證候,不是症狀,卻具辨證意義。陽氣盛衰,在傷寒病中是有著正向關係,如陽盛之人,縱感風寒,亦從陽化熱,就是其中一個例子。但「反發熱」這證候與「大便堅」及「小便利」不同,後兩者是反映臟腑的功能水平,與疾病的常模發展亦無關。而「能食」就更是疾病向愈,臟腑功能恢復的訊號。以上的「證」本質雖不同,卻同具臨床辨證意義,能為立法遣方用藥提供理據。

[13] 陽氣正氣皆是一氣:就其自身而言是陽氣,當其起而抗邪,即名正氣。太過或離位即為邪氣。

[14] 條文7:「病有發熱惡寒者,發於陽;無熱惡寒者,發於陰。」此三陽三陰病在一般情況下之基本特性。故發熱,相對於三陰病,特別是少陰病,是一個「反常」證候。當然,少陰病亦見寒化及熱化兩端。又在厥陰病中,則示陽復太過的可能情況。

[15] 亦是正氣尚可之互詞,表達出風寒直中少陰的可能。

[16] 這是關於病程的描述。

[17] 這是對陽氣/正氣尚可與邪氣一爭的格局的證據。

[18] 否定發熱並非單由太陽表證而來,「脈沉」示少陰病為體,太陽病為兼,故後學謂其太陽少陰合病。

[19] 後有醫者辨此太少合病。